胡联,男,1978年出生,湖南怀化人,管理学博士。现为大阳城官网(中国)官方网站龙湖学者,副教授,经济学院数字经济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近年来,胡联获得2017-2018年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大阳城官网(中国)官方网站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6、2017和2020年大阳城官网(中国)官方网站“十大科研标兵”和2020年大阳城官网(中国)官方网站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钻坚研微 广见笃行
年轻的胡联老师和大阳城官网(中国)官方网站的缘分已经有二十四年。1996年,他离开家乡,带着青春的热情和抱负就读于我校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两年后的2002年,再次攻读我校国贸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随后留校任教。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几年,胡联一方面兢兢业业从事教学工作,一方面始终不忘努力提高自己。终于在2010年,如愿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期间经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联合培养后顺利毕业。
再次回到安财重返教学科研岗位的胡联如虎添翼,尤其是在科研上,他开始主动瞄准学科前沿动态,努力践履所学,钻坚研微、坚持不懈,在一次又一次艰苦执着的探索中不断超越自我。胡联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贫困问题,“贫困问题是经济学永恒的话题,贫困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难以回避的问题,研究这个问题非常有现实意义。”他表示自己还会一直致力于从不同的视角对贫困问题进行持续研究。
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深厚的理论素养练就了胡联雄厚的科研实力。近年来,胡联先后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1项等科研项目。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家》《农业经济问题》《财经研究》等权威重点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基于这些年的科研经验,胡联提出自己的科研心得是“做科研,心态一定要好。”科研是一种理念,在这条靠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良好的科研心态至关重要。
讷言敏行 勤奋育人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一个人的品格取决于其老师及其给予的教育,而所谓教育即教书和育人。胡联崇尚“行胜于言”,言必求实,以行证言,从教多年一直用自己行动去诠释教育的意义。对于师生关系,他说:“老师和学生不仅是一种师生关系,更应该是一种朋友关系。如果把学生真正地当成朋友看的话,师生关系会更为融洽。”胡联一直提倡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同学做朋友。
在教学方面,胡联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那种深入浅出,知识点易于理解的方式。”胡联从来都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他注重的是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相结合,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他更是会毫不吝啬地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多年来在前沿科研领域的研究经验和心得体会,拓展同学们的视野,开拓同学们的思路。按他的话说就是:“能够让学生们喜欢的课堂,一定是有益、有趣的。”
看到学生不断成长是作为老师最为高兴的事之一。今年,自己指导的硕士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胡联说:真比当年自己考取博士还要开心!
潜心聚力 教研相长
“科研”和“教学”在胡联的人生信条里是同样重要的两个关键词:二者对教师而言,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在胡联看来,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科研能够促进教学,教学也能反过来促进科研。他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日常教学中,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为此他在培养本科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希望地方高校在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中,把课程学习、科研师资、实践创新等融为一体,直接带动本科生科研水平的提高,使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他说:“对于本科生学习,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适度参与一些科研。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的学习阶段重在创新,不能仅仅满足于做知识的搬运工。”他认为,知识的累积已然在大学一二学年完成多数,大三大四恰是研究感兴趣课题的好时机,用一些学到的统计方法做力所能及的研究,提高思维方式,进而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通过做科研,学生可以提高对探索真实世界的素养与兴趣。因此,胡联总是尽全力为学生提供切实有力的帮助,课上为学生们教授新知,课下对同学们进行科研方面的辅导,尽力解答他们遇到的难题。
自投身三尺讲台,胡联早已下定“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不凡”的决心,科研也好,教学也罢,他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给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和勇气。
(撰稿:学通社记者 巴莉霞 黄色芬 费文龙;审核:党委宣传部 金再华)